5·4青年節(jié)|傳承五四精神,書寫奮斗青春,獻禮建團百年
- 發(fā)布時間:2022-05-05
- 發(fā)布者: 本站
- 來源: 保利天創(chuàng)物業(yè)
- 閱讀量: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
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又適逢中國共青團建團100周年,時間是忠實的記錄者,鐫刻著一代又一代青年奮進的步伐,保利天創(chuàng)物業(yè)團委邀你一起共同跨越時空,回顧學習百年團史。
1
中國共青團的組織性質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綱領,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fā)展壯大,始終站在革命斗爭的前列,有著光榮的歷史。在建立新中國,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發(fā)展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進程中發(fā)揮了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共青團緊扣時代主題,銳意改革創(chuàng)新,堅持從嚴治團,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在黨的領導下奮力投身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的生動實踐。
2
中國共青團的四個發(fā)展階段
第一階段: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0年8月,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率先建立。同年,俞秀松、施存統(tǒng)等8人發(fā)起成立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共中央局決定由張?zhí)?、施存統(tǒng)等人主持正式建立青年團的工作。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市東園召開,而這一天,正是馬克思誕辰104周年紀念日。至此,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實現(xiàn)了思想上、組織上的完全統(tǒng)一,中國青年團組織正式誕生了,這是中國青年運動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第二階段: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5年1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決議將團名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大會閉幕后,廣大團員以高昂的革命熱情投入到斗爭之中,在五卅運動、“三一八”抗爭、北伐戰(zhàn)爭、土地革命中作出重要貢獻。為更廣泛地團結各界青年加入抗日救亡斗爭的行列,中共中央于1936年11月作出改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決定。
第三階段: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為適應新的革命形勢和任務,中共中央提議建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49年1月,《關于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決議》正式印發(fā);4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自此,中國青年運動進入嶄新階段,成為鞏固新生人民政權的積極力量。
第四階段: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57年5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青年團三大以后,共青團帶領廣大團員和青年積極投身經濟建設的各項事業(yè),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突擊隊與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生力軍。
3
團旗、團徽、團歌
團旗
1950年5月3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團旗圖樣和制法,說明團旗的式樣是:旗面為紅色,象征革命勝利,左上角綴黃色五角星,五角星周圍環(huán)繞以黃色圓形圈,象征中國青年一代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團旗正式誕生。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由團旗、齒輪、麥穗、初升的太陽及其光芒,及寫有“中國共青團”五字的綬帶構成。象征著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親切教導下,緊密團結全國青年、高舉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旗幟,朝著黨所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象征著中國青年一代繼承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tǒng),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永遠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朝氣蓬勃、奮發(fā)向上。
團徽
1959年5月4日,《人民日報》和《中國青年報》同時刊登了中國共青團團徽圖樣及團中央發(fā)布的《關于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的說明》,團徽正式頒行。
團歌
1988年5月,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由胡宏偉作詞,雷雨聲作曲的《光榮啊,中國共青團》,經全體代表投票表決,被選舉定為代團歌。2003年7月23日,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光榮啊,中國共青團》被正式確定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歌,結束了共青團81年沒有正式團歌的歷史。
團歌作為青年人奮斗的精神指南,必將用它激昂的旋律和奮進的內容奏響和譜寫偉大中國夢的時代華章。
行程萬里,不忘初心,信念如磐,一脈相承。建團百年正青春,筑夢奮斗正當時,讓我們點燃青春火炬,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共續(xù)百年輝煌!
圖片和文字來源于網(wǎng)絡